香江資訊網-文化藝術專欄

返回張穗強專欄首頁

食品安全引發的思考

張 穗 強

近年內地同胞在香港大肆搶購市面的進口奶粉,導致香港出現奶粉水貨問題,成為香港社會的一大新聞,也令香港/內地民眾關係趨向緊張。迫於香港社會壓力和港嬰母親的呼聲,香港特區政府於2013年3實施新法例,限制每人只能攜帶兩罐奶粉出境。法例實施後雖然奶粉水貨問題得到控制但很快隨即引發內地同胞的強烈不滿內地嬰兒母親大感頭痛。內地同胞與香港血脈相連,面對內地如此巨大的進口奶粉需求,大陸嬰兒的健康,兩地同胞的關系,很快成為一個新問題。嬰兒奶粉並不是什麼高新產品,也不屬于昂貴物資,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一個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二,國力軍力雄視世界的大國,竟然無法解決自己國民的奶粉供應,實在是民族的悲哀。內地民眾為何要大批來到香港搶購外國品牌的奶粉,香港頒布“限奶令”後,他們為何要大批出國去搶購外國奶粉,實在值得人們反省。
奶粉風波兩會”焦點
  香港乃彈丸之地,缺乏資源,缺乏技術人才,一向不是生產優質商品的地方。在香港可以買到高品質的國際品牌奶粉,全仗香港擁有轉口貿易的地位和“自由港”的優勢。大陸同胞為何要大量跑來香港搶購進口奶粉,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國內生產的奶粉有安全問題,以前出現過“三聚氰氨”,後來經常發生“毒奶”、“超標”等事件,令國人對大陸的食品安全不放心。在這樣的環境下,作為初生嬰兒主要食糧的奶粉,當然就一定要選用國際品牌了。香港頒布“限奶令”後,內地民眾馬上大量出國搶購奶粉,很快又引發國際間新問題。2013年3月的北京“兩會”上,全國政協發言人呂新華在回答記者提出的有關奶粉問題時,曾經這樣表述:“其實國內生產的奶粉99%是符合質量標準的,只是民眾的信心不足才去搶購外國奶粉”。呂新華此話一出,立即在香港和國際社會引起巨大反響,也引來國內民眾非議。平心而論,呂新華的話沒有多大問題。他第一句話說“國內生產的奶粉99%都是符合質量標準”也許是對的,只是缺乏必要的數據佐證,第二句話“只是民眾信心不足才去搶購外國奶粉”更是100%正確,國內民眾確實是對國產奶粉失去信心才出國大肆搶購,但他的第二句話無形中否定了第一句話,第一句話當然也就沒會相信了。身為“兩會”發言人的呂新華公開承認大陸同胞對國產奶粉沒有信心,又堅稱國產奶粉99%都符合質量標準,更因此惹來反響非議,很能說明問題。國內民眾捨近求遠,以高出一倍甚至幾倍的價錢來香港,到境外去搶購奶粉,不僅引發香港的社會問題,也成為一大國際笑話。“兩會”期間“奶粉風波”被海外媒體狂炒,一時間成為社會熱門議題。
  據說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周伯華在“兩會”期間壓力特別大,每每談到民眾對國產奶粉沒信心而要出國搶購進口奶粉,就一臉無奈,幾乎流淚,我看到這宗報導頗感心酸。堂堂一個世界大國,載人飛船可在太空接軌,“奧運”、“世博” 可以成功舉辦,耗資萬億的高鐵輕軌可以遍地開花,卻不能生產出自己民眾敢使用的奶粉,讓國人斥罵,讓世界見笑,中國人的面子實在丟盡了。記得2008年我去洛杉磯探望在美留學的兒子,那年成功舉辦的北京奧運令全球驚嘆,“神7”上太空令世界注目,汶川地震的救災獲得國際好評,然而恰恰就在這個時候,國內出現了“三聚氰氨”奶粉事件,把美國人嚇得要死。當時很多美國民眾、香港留學生都大惑不解,問我究竟是什麼原因。記得我當時這樣回答,這是中國獨特的政治體制原因問題,因為在中國現有的政治體制下,中國可以做好很多國家都做不成的大事,卻沒有辦法做成很多國家都能夠做到的小事。當時很多美國人、留學生都說聽不明白,事實上我也很難跟他們說明白。
食品安全體制落後
  我2012年出版的知青評論集《走出膠林》中,有一篇專文研究大陸奶業出現的問題。筆者認為,國產奶粉之所難以控制質量和經常出問題,絕不是質監部門不得力,根本原因是現時分散、落後的鮮奶供應體制造成的。故筆者一向認為,中國必須要向新西蘭、澳大利亞等世界奶業大國看齊,在國內建立集中、統一、完善的“一條龍”奶業生產體制,改變現時奶源供給立足於分散,細小農戶各自經營的狀況,徹底改變工廠的奶粉生產、奶農的鮮奶供給之間出現的脫節矛盾,甚至是對立紛爭等不正常現象,才能徹底杜絕因兩者脫節形成的監控不力、貪污腐敗、失職瀆職等問題,最後達致有效控制上游奶源的質量。然而,中國的奶粉生產體制、奶粉監管體制落後,說到底還是現時的政治體制所決定的。當前內地奶粉質量引發的國人搶購進口奶粉潮,已經觸及到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深層問題。嚴峻的現實表明,民眾對國產食品沒有信心,本質就是對自己國家的社會制度沒有信心。中國現時的體制弊端,在食品安全這麼一個小小的環節上,已經完全曝露出來。
  中國政府不能說不重視食品安全問題,事實上,中國最高領導層對國產奶粉生產、食品安全採取過一系列的重大措施,其中最具影響力的,就是2009年成立的“中央食品安全領導小組”,由當時的常務副總理李克強任組長,分管農業和商業的副總理回良玉、王歧山擔任副組長,下設一個數十人的辦公室,由當時的國務院副秘書長張勇任辦公室主任,副主任則分別來自工商總局、食品監督總局、農業部、中央編制辦等。這麼高層次、高權威的中央食品安全管理機構,統管着全國各省市、各部委的食品安全問題,小組成立至今多年了,然而國內的食品安全事故越來越多,性質越來越嚴重,根本的原因就是在現時的政治體制下,中央政府再重視,制訂的法例再健全,監管的層次再高,懲罰的力度再大,都無法杜絕奶業生產、奶業監管過程中的官商勾結、錢權交易等腐敗現象,都無法令食品安全問題真正得到整個社會和全體國民的有效監控。
  中國是一個“民以食為天的國家,奶粉關乎初生嬰兒的健康和生命,當然為家長和社會所關注。香港的奶粉搶購風波從表面上看,是國人對國產奶粉缺乏信心,但本質質上,是國人對現今中國政治體制下的奶業生產體制、市場監管體制、食品安全體制投下不信任票。在“孩子健康高於一切”的現今大陸,搶購進口奶粉風波可說敲響一個警鐘,那就是中國再也不能回避體制改革這一問題。今天的中國民眾捨近求遠,跑來香港甚至出國去搶購外國奶粉,明天就會跑來香港和“出洋”去搶購其他各種食品,“民以食為天”的中國人用自己的雙腳對現今體制投下不信任票,是一個不能輕視的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