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藝術的時代感應

李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的代表性畫家

撰文 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執行副秘書長 蔣曄

我與李剛先生相識於2011年。那一年,他要去臺灣的國父紀念館舉辦畫展,其主題是“大山·大水·大情懷”。這三個“大”,是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欄目報導李剛藝術表彰詞概括的題目,這題目深深地吸引了我。海峽兩岸的中國人如果擁有了孫中山先生“天下為公”的思想和李剛先生的“大山·大水·大情懷”,何愁不能早日實現祖國統一呢?可以講,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重要標誌。

基於這個原因,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決定,主辦這一有助於祖國統一的重要展覽。此後的歲月中,我們不斷往來,畫家出版的每一部新著作,都沒有忘記贈送我這個晚輩。從這些著作中,我不僅認真欣賞了那氣勢磅礴的山水畫巨制,也品味了眾多畫壇著名專家學者的高度贊評。從此我和這個大畫家成了忘年之交。

我不是畫界圈裏人。我在1979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師從當代司馬遷——白壽彝先生,而獲得了“學習歷史,創造歷史”的八字啟迪。所以,我總是習慣於從通史的角度,去思考當代人的所作所為。凡是能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來的事情,都不是小事情。大陸畫家赴台辦畫展,當然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後來由於在國家文化部主管的基金會工作,所以,我與書畫藝術界機構、以及著名書畫家接觸較多,並經常去中國美術館、國家博物館參觀學習。

這些年來我國畫展辦得越來越多,而能夠讓人們過目不忘的好作品卻很少。越是國家出鉅資組織的重大美術工程,就越是不出精品佳作,也越是讓人們感到很失望。進入21世紀以來,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這一時代、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傑出畫家,更為罕見。可以講,傅抱石、關山月在1959年,為人民大會堂創作的巨幅山水畫《江山如此多嬌》,是1949年之後中國人民站起來時代的代表作,這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所開創的“新山水畫”,的確與1949年之前的“舊山水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畫中的“東方紅,太陽升”,便是這個時代以毛澤東詩詞為創作意境的“紅色山水畫”的特殊象徵。

那麼,在“新山水畫”之後,能夠反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的有沒有代表性畫家?他在哪里呢?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創作的古詩詞意境,正是我感知的大畫家

李剛先生。 為什麼說是“眾裏尋他千百度”?這是因為我在許多次參觀的全國各類美術作品大展時,都沒有看到過他的作品,他是隱在深山人未識。畫家對我說:“我從來不與世人爭高低,大路朝天,各走一邊吧!”

一個有遠大抱負的藝術家不會沉浸在微小的成就中沾沾自喜。他一直埋頭於藝術創作,讓自己的心靈深藏於寂寞之中。他很少參加酒會、筆會等應酬活動。他說:“深水無聲,只有淺河才有水深喧鬧”。

立身不隨流俗轉,真情唯有故人知。 李剛先生給自己定了三條戒律:

“一、不趨炎附勢,不攀高結貴。二、不擺擂臺,不打擂。三、不趟渾水,不去擠獨木橋。”他不參加全國的各種名目繁多的美術大展,他是不屑於趟渾水,也不擠獨木橋。

2021年的春節期間,我們在一起聊天,他說;“當前,我國美術界亂象叢生。許多人靠官位,靠崗位,靠關係,浪得虛名,出現了許多偽精英。他們像陽光下的玻璃片,發出耀眼的光芒。他們出盡風頭,占盡風光,也占盡了便宜。他們當評委,當裁判,把持各項關卡的通行證,藝術的腐敗已使藝術失去了公正,也失去了評價高低和真偽的標準。使許多埋頭做學問的人感到呼吸困難。”然而玻璃片再耀眼也不是寶石,看清了真相,他只能選擇‘潮流之外,單飛之旅’。”

文化大師胡適講過的話:“獅子老虎永遠是獨來獨往的。”有理想有抱負的人,總是走在無人走過的路去開拓新的天地。

李剛先生不爭官位、不拉關係、不要虛名、不參加全國各種美術大展,所以,他一直不在聚光燈下、不為社會所高度關注。他在自己“獨步畫坊”,以“京城散仙”的自號。他說人生如一場馬拉松比賽,勝利者往往不是一開始就跑在前面的人,只有能堅持跑到終點的人,才成為最後的勝利者。人生幾十年,要放長線,有恆心,不計較。他說高山從不低頭,大船不趟淺水。他最喜歡的一句格言是:“鷹有時比雞飛的還低,但雞永遠飛不到鷹的高度。”

寫到此處,使我想起1895年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在其名著《烏合之眾》裏所寫的一句話:“進入一個群體之後,理性就會消失,自我會被淹沒。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會降低。”今天的很多美術組織,所形成的這個“圈”、那個“圈”,是不是有點“烏合之眾”,我不必去評說了。

2005年,錢學森對溫家寶總理地說:“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這個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給我們多少警示! 1985年,李剛在魯迅美術學院畢業之時,謝絕了恩師王盛烈院長留校任教邀請,他認為魯迅美術學院並不是最適合生存和發展的土壤。此時他心中嚮往的卻是一片無限廣闊,任他們自由馳騁的天地。當時他43歲,對現有體制的大學,竟有如此清醒的認識,今天看來已經很超前了。在今天的體制,讓天才變成了庸才,怎麼會孕育出錢學森眼中的大師呢? 只有敢於超越前一代大師的人,才有可能成長為新時代的新大師。

李剛總是講這樣一個觀點:“對大師要崇敬而不是迷信。大師也是人,不必將他們神化,一切偉人也都是從凡人開始。因此,學習大師要做到知己知彼,取其長而避其短,用分析和研究的眼光去對待他們的藝術,從中找到一條適合於自己的藝術之路。有成就的藝術家不能走重複的前人之路,必須另闢蹊徑。當代藝術家如果沒有信心和勇氣去趕超大師,那將永遠是個藝術侏儒,中國畫藝術的發展和進步也就沒有希望。趕超大師並不是狂妄,而是作為一名真正的藝術家應有的自信。”

獨立的氣質獨立的風格,方顯一峰獨秀的風姿。越是沒人涉足的領域就越能激發他的興趣,越是前人沒有畫過的題材,就越能激發去表現它的欲望,帶著這種新奇的感受,才能點燃創意思維的神燈。 “偉大的藝術是時代的感應”,畫家李剛講:“我認為中國畫藝術應著重表現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雄風大氣。中國畫藝術越要走向世界,就越要應該堅持自己的民族精神和藝術個性。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藝術上不應有、也永遠不可能有世界大同的那一天。”

每年陰曆十月,是王盛烈、孫恩同二位恩師的壽誕之日(兩位老師的生日僅隔幾天)。無論身在何處,他都擠出時間親赴瀋陽給二位老師祝壽致賀,表達感激之情。三十過年過去了,人要活的有情有義,生活才有滋有味。”

●他堅持“融匯中西,傳承古今,深入生活,反映時代”的創作道路。他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到無人區及原始森林寫生,為的是獲得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受。

●他創作的《關東雪》、《松原沃土》、《蓬間世界》、《錦江峽谷》、《生生不息》等洪荒莽原山水畫,將在中國美術史上留下有價值的記錄。

●他以畫樹著稱,被譽為“當代中國的希施金”。《森林王國》、《包容萬象》,《大漠英雄書》、《千歲紅裝》、《湖畔青松》等恢弘巨制。成為大自然大森林的長久的詠歎調。

●他創作的十幾個大型系列組畫,如:《關東故土》、《壯闊新疆》、《塞上明珠》、《醉美江西》、《七彩雲南》、《相知南國》、《民族風情》、《心靈高地》、《詩情畫意》、《港澳臺山水系列》、《五州行跡》、《森林詠歎》等,每個系列組畫,少則十幾幅,多則超百幅,從中國到外國,從古典到現代,從寫實的昇華到詩意的創造,諸多畫題,使他成為古往今來代表作選題最多的畫家,沒有之一。

●他的作品在天安門·人民大會堂,中南海,釣魚臺,法國盧浮宮等國內外重要機構陳列,展出,收藏,被譽為“丹青國手。”

●他在國內外搞過15次大型個人畫展,出版過六十種不同版本的個人畫集(文集)。影響力遠播海內外。

●他創造的“李剛筆法”以前無古人的技法創新和獨樹一幟的風格之美,為當代中國山水畫開創一條新路。《李剛筆法解析》一書作為中國等藝術院教學校範本由人民美術出版社、中國文聯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東方之子·濃縮人生精華 2007年12月,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欄目以大山、大水、大情懷為題對李剛藝術成就進行了綜合報導,表彰詞寫道:李剛先生作品以寫實而抒情的手法,表達了一個意境高遠的天地,表現了民族傳統和時代精神,體現了泱泱中華的情懷和藝術風範,他的藝術風格在我國美術界產生了日益廣泛的影響。

無聲之聲,四海共鳴!

他的藝術成就代表了一個時代,不管經歷了多少艱難曲折,終究會被社會廣泛認可和肯定。

李剛先生做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的代表性畫家,創作出許多黃鐘大呂般的傑作,奉獻給世界。從此,中國人不再仰視世界,也不是俯視世界,我們要平視世界。我們的哲學思想就是“兼和”。

2021年4月8日寫於北京珠江紫宸山